众所周知,企业若是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既能够提升品牌形象、促进企业市场价值,还能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等。
但是,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很多老板都有这样的疑问:高新认定一定要有30%以上大专学历吗?高新认定的知识产权一定要拿到证书吗?还有其他实务问题,比如试制品入库、出库问题,有些则确实存在一些误解。为此,我们整理出一些比较容易误解的知识点。
误区一、知识产权取得必须是自主研发产生的要求
有部分认为知识产权的取得必须来源于企业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相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对技术先进程度、在主要产品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知识产权数量、获得方式及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等情况进行考核,这个指标并没有排斥外购、受让等方式获得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是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的活动,其成果来源包括了自有技术、受让技术、输出技术、合作转化,技术要素参与利益分配等五方面。知识产权相关方面的指标在科技成果转化层面,一个是开端,一个是终点;一个是定量指标,一个是定性指标。
误区二、研发成本的比例很难达到高企申报
许多企业都需要以研发费用的比例来阻碍高新技术的发展。首先,高新认定的研发费用范围相对较广,包括直接研发支出和间接支持研发支出,企业不应混淆高新技术的确认范围和研发费用的扣除范围。其次,对研发成本的新规定已经减少。
误区三、企业只做产品研发、产品OEM定制,没有资格申请高企认定 产品研发、产品OEM定制的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领域》规定的范围,就有申请认定资格的可能。销售的产品(服务)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需要看对其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是否属于《领域》规定范围。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转化形式表现为以该科技成果作为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合作条件等方式,科技成果转化是对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产品研发,产品OME定制,属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类,不会影响评定分值。
误区四、科技人员占比是评定前提条件,外聘人员不满183天人工费不得记入研发费用
科技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评审认定要求标注科技人员工资岗位,来判断该人员是否属于科技人员,科技人员的岗位填写可按市场调研和数据采集、样品图纸设计、样品测试等按科研活动过程设定的岗位。比如,直接提供技术服务的品管部,从事管理的有技术副总、生产副总等。科技人员占比是企业科技人员数与职工总数的比值,该占比按照全年月平均计算作为科技人员的统计依据,比例不低于10%;统计时,外聘科技人员累计不满183天将被剔除出去。而研发费用归集的人工是“科技人员”发生的“人员人工”,科技人员占比的统计口径不影响按项目归集的科技人员人工费用。
误区五、评定看产品是否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下“简称《领域》”)要求
申请高企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下简称“《领域》”)规定的范围,也就是说,关键看主要产品(服务)使用的技术是否属于《领域》规定范围当中的那一项,而不是看技术产出的产品属于《领域》。所以,有些传统行业,比如,冷冻奶,建筑业,经营范围上看似不适合申请高企,但如其提供产品(服务)采用的技术过硬,一样有可能符合认定申请的资格。
误区六、初次认定很难,复审相对简单
其实在最新的高新认定办法中,并没有“复审”这个概念了。现如今,只有初次认定和重新认定了,并且这两者的要求和流程都是一样的,所以并不存在初次认定很难,复审相对简单这件事。
企业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时候,第二次认定往往需要准备很多的材料,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若是有些不确定的,可以咨询专业机构。
误区七、设计费用和委托外部研发费用的混淆
实务当中,设计费用和委托外部研发经常混淆,很难划清。设计费用是为产品开发制作图纸、工艺、技术规范等设计产生的费用。委托外部研发是为产品开发,委托具有相应技术开发资质的第三方企业、个人或研发机构研发而产生的费用。设计费和委托外部研发在合同上是有其本质区别的。设计合同必须包括项目名称、设计内容、要求、时间节点、设计单位等内容。委托开发合同条款中除去一般合同的要注明的项目名称、内容、时间要求外,还需包括研究内容、技术指标,以及获得成果名称等内容。委托研发合同有几点注意要求:1.委托合同必须列明研究成果归属必须为委托方企业;2.受托方相应收入开具的发票名称应为“技术开发费”,而不是“技术服务费”或其他名称。
误区八、RD的支出是不值得太多
有一种奇怪的说法:投资高价值的研发,申请高科技,降低10%的企业所得税,是不划算的。研发投入是一种资本性支出,它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为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提供保障,与日常消费支出完全不同。